慈圣记忆
- 屈指算来,我调离慈圣支行已经四个多月了,这四个多月以来,慈圣的父老乡亲、支行的广大客户和全体员工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有时还会出现在我的梦乡里。值此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开业四周年之际,我停不下心中的思绪,停不下手中的笔。
我是2017年12月走进黄淮这个大家庭的,从此我的人生中第一次有了乡镇工作的经历,在主持慈圣支行工作半年后又同时兼任总行办公室主任一年半的时间,直至2019年12月30日。
慈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途经于此,见路旁有一饥妇怀抱幼子奄奄一息,便将所带干粮捧于母子得以活命。孔子这一慈善之举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尊称孔子为慈善圣人,乃建慈圣庙以纪念,后来以庙为名,延传至今,由此可见慈圣历史文化厚重,自古人杰地灵。
四个多月以来,对慈圣乡亲们和支行客户以及全体员工一直心存感激。记得有一次我在镇政府参加完会议后,一位村支书拉着我的手说:“我体会过你们村镇银行的服务,现在你们村镇银行与农商银行、邮储银行一样,是推动镇里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虽然村镇银行是一驾小马车,但却跑的快,你们发放的小额惠农贷款犹如及时雨非常精准。”慈圣镇李滩村70多岁的刘彦彬老师生活非常清苦,但性格十分开朗,他在与村镇银行有过接触之后,深情写下了《柘城黄淮村镇银行赋》、《村镇银行爱无疆》、《黄淮梦》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表达了对村镇银行的赞美之情。支行的客户养殖专业户葛明厂、返乡创业大学生姚席北、种植大户周传超等在村镇银行的支持下,一直行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支行员工陈敏是一位90后姑娘,在支行刚开业时存款业绩仅仅100多万,经过对员工的综合对比,我决定以陈敏为突破口树立典型,增强全体员工的信心和决心,两年来,陈敏的存款业绩已经突破了千万元,发挥了很好的典型作用。正是这些可敬可亲可爱的乡亲们、客户们、员工们支撑了慈圣支行的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村镇银行员工就是要扎根乡镇,沉下心来,向乡亲们学习,为乡亲们服务,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懂得什么是淳朴,才能更加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在慈圣支行两年的工作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却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两年。2018年10月17日我在《村银网》发表的《村行的发展:村镇银行如何姓“村”姓“镇”》阅读量达到了2898;2019年9月9日我在《村银网》发表的《老兵走向新战场——一个村银人的情怀》阅读量接近一千;2020年4月15日我在《村银网》发表的《支行行长要当好“六大员”,切实扛起村镇银行的发展重任》阅读量达到了2557,这都是我在慈圣支行两年工作的真实感受。
四年栉风沐雨,四年砥砺前行。我坚信:柘城黄淮村镇银行根植于朱襄大地这片沃土,一定能够收获更多的果实,一定能在新时代村镇银行的发展征程中更加行稳致远!(总行综合办公室:刘洪昌)


400-900-5166